推广 热搜:

中药材手册

2014-05-26 6980 757K 0
丹参
丹参(saluja mjltjnjia byt) 又名血参、赤参、红根、蜂糖罐花根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功能及成份
1.1植物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5—80㎝,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表层有浅槽,密被长柔毛。根肉质,圆柱形,表面朱红色,生有细根,皮部与木质部易分离。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柄背基部微呈紫红色,腹面有凹槽,被白色倒向长柔毛,总叶柄长1—10㎝,小叶3—7枚,卵形边缘有圆锯齿,基部圆形或斜圆形,顶端急尖或暂尖,长1.5—6㎝,宽1—4.5㎝,两面均有柔毛,背面毛较长而密。轮伞花序着4—6花,在茎分枝的上部集成顶生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二唇状,长8—12㎝,花后稍膨大,外面被柔毛,腺毛和腺点,内面中部密被长柔毛,上唇三角形,下唇二裂,与上唇等长,花冠唇形淡蓝色或蓝紫色,长2—2.5㎝,外面被腺毛,中裂片先端具不整齐的细齿,冠筒内疏生短柔毛,近基部部具斜生毛环,雄蕊内芷或微外露,花丝长3.5—4mm,花药隔长15—20mm,上臂长约为全长的4/5,2下药室败育黏合,花柱外露,柱头2裂不相等,子房上位4深裂,小坚果4,椭圆形,棕褐色,包于宿萼中,花期4—9月,果期9—10月。
1.2 药材性状、功能及成份
以根入药,根通常膨大,肉质,由数条细圆柱根组成,呈抓形,长10—25cm,直径0.8—1.5cm,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为活血化瘀常用中药,味苦,性微寒,无毒,有活血通径,凉血消肿,除烦清心之功效。活性成分主要有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等)主要用于治疗脓性、感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性疾病。水溶性成分主要为芳香酸、多酚芳香类,如丹参酸甲、乙、丙,丹参素,丹酚酸A、C等,主治抗心肌缺氧类疾病。
 
2 关键生育时段气象条件指标及气象灾害种类和指标
2.1适宜气象条件指标
2.1.1、温度:
在年平均温度12.5—17.1 ℃的条件下均可种植,最适温度20—25℃,高于32℃生长受阻,低于-15℃会遭到冻害,播种期(9月上—9月下)要求平均温度18—20℃,分根繁殖移栽期(11月上旬或3月)要求温度8—10℃,旺盛生长期(6—8月)要求平均温度20—25℃,年无霜期大于190d,≥0℃积温4700℃·d,≥10℃积温大于4000℃·d。
2.1.2降水:
 要求年降水量650—800 mm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80%为宜,大于80%或小于60℃生长受影响,播种期要求降水20—25mm,才能保证正常出苗。移栽期要求降水大于30mm,旺盛生长期降水量需大于350mm,秋淋季节注意田间排水,以防水渍烂根减产,降低品质。
2.1.3光照:
 喜光植物,要求年日照时数1700—1900h,旺盛生长期总日照时数大于600h为宜,日日照时数6—8h最好。
2.2 气象灾害种类,时段及指标
丹参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和秋季连阴雨
2.2.1干旱时段及指标
4月中旬—5月中旬正是丹参花蕾形成期,也是植株生长旺期和扦插育苗期,如遇干旱,对种子形成和育苗繁殖影响较大。气象指标为日最高气温大于32℃或平均气温小于10℃,降水量小于40mm,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生长发育将受到一定影响。
2.2.2秋季连阴雨时段及指标
8月下旬—9月,此时正是丹参根茎生长的转折期,也是根系逐渐膨大期,如遇秋霖,光照条件差,一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二是多雨、土壤湿度过大,水渍易烂根。气象指标为平均温度小于14℃,降水量大于220mm,相对湿度大于85%,连阴雨时间大于15d以上。
3        适宜性分布及评价
3.1 丹参区划指标及方法 
根据秦巴山区丹参气候适应性分析,选择年平均气温、年降水、年日照时数、6-8月平均气温等4项因子作为区划指标(见表1)。
1           丹参区划指标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mm) 年日照时数(h)   6-8月平均气温(℃)  
最适宜      >12.5       700~800       ≥1800           22.0~24.0
按各指标最适宜范围,建立其隶属函数关系如下:
上述隶属函数模型中,X1:年平均气温;X2:年降水;x3:年日照时数;x4:6-8月平均气温。
 
区划采用模糊数学中综合评判的方法。利用GIS技术,在DEM数据支持下,在进行区划指标海拔高度订正基础上,采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指标空间化[1][2][3];根据要素隶属度,建立单因子评价栅格图层;利用GIS空间叠置功能,将各指标评价栅格图进行迭加,得到气候综合评价栅格图,对综合评价图按适宜度分级,即得到秦巴山区丹参种植气候适生区划图(图1,以下同)。
 
3.2 适宜性分布及评价
气候适宜区
主要分布在商洛市的商州、洛南、山阳、丹凤、商南、镇安、柞水,汉中市的城固、略阳、勉县、洋县、宁强和安康市的汉滨区、白河、汉阴、旬阳、石泉等17个县区的海拔高度600—1000m川塬、坡、坪区。该区发展丹参生产地形条件好,面积大,相对集中连片,土层深厚,肥沃,交通方便,气候条件适宜,是秦巴山区发展“地道中药材”丹参生产基地的主要栽培气候适宜分布区。
本区光、热、水农业气候资源好,既有北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又有暖温带的气候特征,区内年平均温度12—14℃,极端最高温度40.8℃,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7— -12.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 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26℃,≥10℃积温3800—4600℃·d,旺盛生长期(6—8月)平均气温22—24℃,夏季高温天气对丹参生长略有影响,年平均无霜期190—230d,年平均降水量680—850㎜,年日照时数1600—2000h,光照条件对丹参生长非常有利。区内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暴雨、冰雹、和秋季连阴雨。
次适宜区:
包括安康市的汉滨区、白河、汉阴、宁陕、平利、旬阳、镇坪、岚皋、紫阳、石泉,汉中市的城固、汉台、留坝、略阳、勉县、南郑、西乡、佛坪、洋县、宁强,镇巴,商洛市的商州、洛南、山阳、丹凤、商南、镇安、柞水等30个县的海拔400—1000m川塬、坡坪区。该区发展丹参生产地形条件较好,面积大,土壤成因好,交通较方便,气候条件较为适宜,是秦巴山区发展丹参生产栽培的气候次适宜分布区。
本区年平均气温11.0—16℃,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南部(汉中、安康平坝)4— -9, 北部(商洛)-15— -13;≥10℃的积温南部3500—4100℃·d,北部3000℃·d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2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南部1—4℃,北部-2— -5,丹参播种期(6月—7月上旬)平均气温17—21℃,能满足丹参出苗要求。11月上旬或3月份平均气温6—10℃,对移栽成活较有利,旺盛生长期(6—8月)平均气温18—23℃,基本满足丹参生长热量条件要求,年均无霜期北部170—200d,南部210—250d。年降水量900—1200㎜,旺盛生长期降水≥450㎜,易出现秋淋和水渍,年日照时数1400—1800h,光照条件对丹参生长有利,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霜冻、暴雨和冰雹。
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4.1 生长习性
丹参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地势向阳,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耐寒、耐旱,春季气温10℃时开始返青,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根在小于-15℃的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在年生长周期中,4—9月上以地上部分茎叶生长为主,9—10月中为茎叶生长和根茎生长转折期,10月中旬—12月上旬主要以根部生长为主,根茎迅速膨大,12月中旬植株干物质积累达峰值,为最佳采收期。
4.2 繁殖方式
4.2.1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粘土和盐碱地不宜生长,秋作物收获后整地,施有机肥30000kg/ hm2,三元复合肥375kg/ hm2,深翻40—50cm,耙细整平,修高畦或做成1.2—1.5m宽的平畦。
4.2.2繁殖方式
主要为根繁殖,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常用根繁殖法。
(1)种子繁殖
丹参为越年生开花结实,第二年从6月初开始,种子由下而上陆续成熟,及时采收,晾晒干燥,贮于阴凉,干燥室内保存。当年采收的种子当年播种出苗率高,秋播为佳,多采用撒播,用种量约15kg/hm2左右,播种宜浅,复土厚度约1cm,压实,播后覆盖一薄层麦草,以免阳光直晒,经常浇水,保持湿润。播后75d后即可移栽。株距15—20cm,行距15—30cm。
(2)根繁殖
立冬前收获时,选直径为0.5—1cm的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根作种根,取萌发力强的根条中上段部分,剪成8—10cm的节段,顺序放好,不要倒置,用草绳捆成200段的适中捆,顶端上向放置在铺有细沙土的地下窑内,每排一层后上面撒一层10cm厚的麦糠后即可封窑,注意窑的顶部与种根需保持30—40cm空隙,以保持温度。立春后即可取出栽种,此时两端切口已愈合,有的已生芽生根。
(3)扦插繁殖
于5月植株生长旺期,取地上茎,剪成10cm左右小段,剪除下部叶片,上部叶片可剪 1/2,在做好的苗床里按行距6—10cm,斜插入土1/2—1/3,随剪随插,插后浇水,庶阴,保湿,待根长至3cm左右时即可移栽大田。
4.3 田间管理
4.3.1中耕除草:
丹参前期生长较慢,应及时松土除草,封垄前结合施肥进行2—3次,封垄后杂草要及时拔除,应注意中耕要浅,以防伤根。
4.3.2追肥:
丹参一般在施足底肥后可不追肥,薄地可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全苗后以氮肥为主。施尿素150—225kg/ hm2,钾肥适量,以促进生长,培育壮苗,5月份进入旺盛生长期后,适量配施磷钾肥。在8月 初丹参此时需要足够的营养促进根部膨大,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与0.2%尿素水溶液叶面喷肥,7—10d喷一次,连续3—4次。
4.3.3摘花苔:
除留种田外,在抽苔初期或开花前摘除花苔,要注意花序要摘得早,摘得勤,最好每隔10d摘剪一次,摘花苔可显著提高产量。
4.3.4浇水,排水:
在苗期和土壤干旱时要及时浇水,浇后及时松土,在丹参整个生育期内要注意清理沟道,保持排水畅通,防止多雨季节受涝,以免烂根。
4.4 病虫害防治
4.4.1病害防治
叶斑病: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5月初开始发生,可延续至秋末,被害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成不规则深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大融合,致使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清除基部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发病率,病发前后喷1:1、150倍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菌核病: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首先侵害茎基部,芽头或根茎部,使这些部位逐渐腐烂,变成褐色,常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及茎杆基部内部,发生灰黑色的鼠粪状菌核或白色丝体,病株上部茎叶逐渐发黄,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做好选种,严禁代菌种苗,轮作倒茬,病块地不宜重茬,初期零星发病时,用50%氯硝胺可湿性粉剂0.5kg加石灰7.5—10kg,撒入病株周围,进行土壤消毒。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5—11月发生,感病植株根部先受害腐烂,表皮变黑,严重时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雨季注意及时排水,轮作,忌连作,选用无病健壮植株作种,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也可喷50%多菌灵1000倍液或石硫合剂。
根结线虫:寄生在须根上,形成许多瘤状结节,影响地上部生长及根部商品质量,土壤沙性大,透气性强,有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建立无病留种田,引种时做出好检疫,与禾本科植物轮作,不要重茬,每公顷用80%二溴氯丙烷15—45kg,加水1500kg,在栽种前15d施入土中,覆土15—20cm。
4.4.2 虫害防治
地老虎: 危害丹参幼苗,可用灯光诱杀成虫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浇灌土壤。
棉铃虫: 幼虫钻食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在蕾期喷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用杨树枝把诱杀,释放赤眼蜂,草蛉等天敌防治,
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5—10月危害,尤以5—6月严重,在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
4.5 采收加工
春栽丹参当年10月 至翌年春萌发前采挖,将地上茎叶除去,先刨松根部土壤,顺行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挖出后放到田间曝晒,去净泥土后运回加工,禁用水洗,雨淋。剪去残茎,将直径0.8cm以上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曝晒,不时翻动,7—8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取须修芦,剪去细尾,即成商品药材。佳品要求根条粗状,颜色紫红。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邮箱  |  联系方式  |  神农文化  |  神农网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3373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