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新型城镇化引起热议,很多议案提案针对农村怎样城镇化,农民怎样成市民。城镇化产生的问题不仅在农村,也在城市。“收缩的城市”现象正在全球,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蔓延,对我国城镇化具有借鉴和警示意义。
第一、去工业化。制造业的萧条给城市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而失业加速了城市人口外流和内部“空心化”。
第二、郊区化,即人口、产业、基础设施从中心城区向偏僻地带转移。人口和就业并从中心地区向边远地区迁移,从而造成中心地区大面积荒芜。
第三、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多数城市人口数量锐减、经济下滑、工业停滞甚至结构转型,反工业化、私有化大行其道,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收缩,只有那些有高利润的原材料工业地区才幸免于新经济浪潮。
为了避免中国未来有可能出现区域性城市群的萎缩,中国的城市规划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应对城市发展、扩张,以避免城市衰退或人口迁出。
人的城镇化,针对的是所有人,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战略资源的传统与优势,趋利避害,发展文化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这种城镇化才能不仅避免“粗放的农村”,也当避免“收缩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