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别名樟树、樟公,属樟科,常绿乔木,高达50米,胸径3米。樟树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广西各地有分布,以桂北地区较多。垂直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多散生在村前村后、路旁、水边。
樟树材质坚实,纹理细,富光泽,有特别香味,能避蛀虫,为船舶、箱柜、农具、家具等的珍贵用材。根、枝、叶可提制樟脑、樟脑油,是化工、国防、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种子可榨油,供制皂和润滑油。樟树树姿壮丽,是"四旁"绿化的好树种。
樟树为亚热带树种,适生区年平均气温16℃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5℃以上,极端低温-7℃,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在湿润、肥沃、深厚、酸性至中性沙质壤土、轻粘壤土和冲积土上生长良好。幼苗适于庇荫,树高1米以上时需光量增多,在透光度差的林冠下,常成为被压木。樟树萌蘖力强,深根性,幼苗期须根较少,定植后很快恢复并发展成强大的水平根系和垂直根系。樟树生长较快,寿命长,年生长量在1米以上,胸径生长量在1.5厘米以上,40年后,径向生长加快,高生长缓慢。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采种。樟树4~5月开花,11月种子成熟,果皮由青色变紫黑色。宜选20~60年生健壮的优良母株,及时采种。樟果属浆果状核果,含油脂,容易发热而发霉。采集后,浸水2~3天,搓洗去肉质果皮,拌草木灰脱脂12~24小时,洗净晾干,用湿沙贮藏。出种率25%~30%,种子千粒重140~160克。
(2)育苗。苗圃宜选择有深厚的沙质壤土,排灌方便并略具庇荫、避风的地方。早春播种,无重霜地区宜即采即播。种子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小时,然后催芽,用50℃温水间歇浸种3~4次。条播行距20~25厘米,每亩播种量10~15千克。盖土2厘米厚,并盖草。1个月后种子发芽率达75%以上。
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米留苗12~15株。1年生苗高达40厘米以上时可出圃造林。樟树幼苗侧须根较少,在间苗时,可用利铲在离苗根8~10厘米处,以45°斜角切入土内5~6厘米深,截断主根,然后移苗。可结合间苗移植幼苗,或采用容器育苗,提高造林质量。
(3)造林。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向阳背风的林地造林。穴状整地,规格70厘米×70厘米×40厘米。1~2月造林,株行距为2~3米。在"四旁"宜零星种植。造林前1个月修剪枝叶,以减少水分蒸腾。2年生以上大苗宜截干后定植。
营造樟树大面积纯林,由于分枝低、主干矮,病虫害多,大部分不能成林。樟树宜选适当树种如台湾相思、隆缘桉等混交,使樟树幼年时得到伴生树庇荫,以后间伐伴生树,以利樟树生长。
(4)抚育管理。3年内每年进行l~2次中耕除草松土,有条件的可结合施肥。幼林抚育时注意去蘖修枝等工作,最好林粮间种,以耕代抚,效果更佳。林分郁闭后,分期分批抚育间伐。
成林采伐后,可以萌芽更新一两代,以后仍需重新造林。以取枝叶提制樟脑油为目的,采用矮林作业,即造林后5~6年,在离根20厘米处砍下,蒸制樟脑油。根株继续萌芽成林,每隔3~4年砍伐一次,直到萌芽衰退才重新造林。以用材兼枝叶制樟脑目的者,采用中林作业,即在用材林内利用抚育间伐的根株萌芽,组成乔木林和矮林的中林作业,或在矮林中每亩选留5~10株优良植株培养大径材。
(5)主要有害生物防治。主要有白粉病、樟巢螟、樟叶蜂和樟梢卷叶蛾等病虫害。白粉病可用多菌灵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洒,樟巢螟、樟叶蜂和樟梢卷叶蛾可用敌百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