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总量减少35%,大中型矿山占比提高到20%
●重要生态区域矿山逐步依法退出
2月4日,记者从陕西省政府门户网站获悉,从2016年起至2020年,陕西省将全面实施矿产资源保发展、治粗放,保安全、治隐患,保生态、治污染“三保三治”行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力争到2020年,矿业经济年产值超过15万亿元;矿山总量减少35%,大中型矿山占比提高到20%,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达到80%,尾矿、废渣利用达到60%以上。
按照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陕西将加快建设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南金属非金属绿色采掘、加工基地,关中矿业经济研发创新基地,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矿产开发格局;侧重寻找“优、急、稀、特”矿种。同时,开展开山采石专项整治行动,逐步关闭规模小、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和损害生态环境的采石企业,到2018年底,全省采石场数量削减50%。此外,陕西省还将全面排查矿山生产各类隐患,开展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绿色矿山;加强重要生态区域保护,严禁在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沙化土地封禁区、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新设探矿权和采矿权,对已有的矿业权,依法限期退出或调整。
未来5年,陕西省将着力推进生态国土建设,治理关闭矿山企业1000个,复垦矿区土地10万亩,完成矿山环境治理2.7万平方公里。同时,建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51个,绿色矿山建设率达到36%,基本形成绿色空间体系。
据了解,过去10多年,陕西省矿业经济实现长足发展,但环境硬约束、安全生产、资源瓶颈等各类问题日益凸显。今后,陕西省在逐步摒弃落后的勘查、采掘、选冶加工利用模式的基础上,将资源供给重心由扩大供应规模向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转变,推动矿产资源由粗放利用向精细管理转变。
今年起,省国土资源厅将继续强力推进矿产整装勘查,并将找矿重点放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工业应用广泛的矿种上,全年实现探明和控制储量潜在价值1.5万亿元。同时,建立先进适用的技术推广平台,提高先进技术普及率,鼓励企业采用“采选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全力推进企业循环化改造、尾矿废渣资源化利用等,真正做到“吃干榨净”。
按省政府要求,今后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除整装勘查区和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外,不再新设矿业权。(记者 乔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