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梳理广东各级政府官网,发现部分更新不及时,没回复群众,有些乡镇政府网站形同虚设。


在全省各级政府网站中,阳江市的“网络问政”和南雄市的“招工信息”都受到了好评。


在全省各级政府网站中,阳江市的“网络问政”和南雄市的“招工信息”都受到了好评。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伟正
内容长期不更新、群众投诉长期不回复、监督投诉电话为空白、乡镇政府网站形同虚设……近年来,一些政府网站“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情况广受诟病。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将用一年的时间重点解决上述“四不”问题,切实消除政府网站的“睡眠”“僵尸”现象。
广东各地政府网站的运行情况如何?南方农村报记者近日访问了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58个县(县级市)和一些乡镇政府的网站,发现市、县级政府网站总体情况良好,但有部分存在更新不及时、没回复群众等现象。而乡镇政府网站总体比较糟糕,有些形同虚设,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普查标准
有累计扣分有单项否决
作为互联网时代政府形象的“代言人”,政府网站已成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回应民众关切、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务院此次普查的范围包括乡镇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官网。普查制定了详细的评分细则,各项指标累计扣分超过40分的网站即被判定为不合格;如果出现无法访问、网站不更新、栏目不更新、严重错误、互动回应差中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即被单项否决,直接判定为不合格,立即关停整改。
南方农村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广东地级以上市的政府网站总体情况比较好,栏目能及时更新,群众投诉能及时回复,互动访谈的次数较多,办事指南、网上办事大厅等栏目的内容丰富实用。但记者近期访问时,发现河源市人民政府网站的日期出现了错误,年份显示为“115年(应为2015年)”,这也是全省地市网站中唯一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4月15日,记者再次访问时,河源市政府网站的日期已改正。
全省58个县(市)政府网站中,“要闻动态”栏大多能及时更新,但各地更新的频率不同。高要市政府网站大概2-5天更新一次,信宜市政府网4-7天更新一次“政务动态”,该市3月17日更新后7天没动静,3月24日再次更新,3月26日更新后4月3日才有新内容。南澳县政府网的情况也类似,有时长达7-9天没有更新。而连南县政府网的“政务要闻”在3月20日至4月1日间,长达11天处于“睡眠”状态,该网站更新频率较慢,基本上是隔几天才更新一条要闻。
信息公开
有的全公开有的假公开
“要闻”或“政务动态”是最能反映地方党委和政府所思、所想、所为的栏目,是外界了解当地政府动态的重要窗口,理应及时更新。但就是这个最应该及时更新的栏目,一些地方却难以做到,网站的其它栏目就更难及时更新了。比如,作为政务公开重要内容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人事信息,不少地方都长期不更新。
记者点击仁化县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目中的“工作报告”,显示为空白。海丰县政府网站除了公布2010年和2011年的县政府工作报告,近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没公布。龙门县的情况类似,近4年没有更新政府工作报告了。开平市和郁南县只公开了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些县的情况则比较好,连平县政府网站公布了2004-2015年连续12年的县政府工作报告;紫金县、和平县政府网站公布了2006年以来历年县政府工作报告;雷州市除了公布2002年以来连续14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外,还公布了各镇(街)近些年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在政务公开中,人事信息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项,但有不少县(市)没有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陆丰市政府网站中的“人事信息”显示为空白,南澳县、海丰县和连州市的人事信息还是2012年的,近3年没有更新。新兴县和东源县政府网自2013年以来,一直没有更新人事信息。河源市政府网站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及时更新人事信息的地市级政府网站,河源市政府网站“人事信息”栏中,最新一条是2013年9月更新的。而普宁市政府网站的部门预算、三公经费、招标信息、项目审批、三农信息、网上调查、来信选登等诸多栏目的内容均为空白。
网络问政
有的书记抓有的不回复
按照有关要求,除了更新政务动态,公布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等信息外,政府网站还应与群众保持互动,及时回复群众的来信、留言或投诉等。南方农村报记者查阅全省所有地级市和58个县(市)的政府网站,发现几乎所有县级以上政府的网站都开设了与公众互动的栏目,而且大部分能及时回复群众的留言。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阳江、韶关及其下属的各县市区。阳江市委书记魏宏广曾言:“群众和你互不互动,关键看你有没回音,能不能解决问题。”为此,阳江市在2012年开通网络问政平台的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网络问政制度,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网络留言作出回复,否则相关领导将被问责。
南方农村报记者常年浏览全省各地级市的政府网站,发现公众在阳江各级政府网站留言的数量比较多,政府答复比较迅速。比如,2015年1月17日至23日一周内,阳江市各级政府网站的问政平台收到群众留言618条,平均每天近百条,其中阳春市政府网站收到135条,平均每天20条,这些留言大多都得到了及时的回复。阳江市网络问政平台因此荣获“广东网络问政十大经典案例”、广东省“地方最佳实践奖”等荣誉。
也有部分政府网站在与公众互动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如封开县政府网站虽设有“政民互动”栏目,但里面的“领导信箱”、“建言献策”、“投诉举报”都是空白。陆丰市政府网站“民政互动”里的“领导信箱”、“投诉举报”、“建言献策”等栏目也没有内容;而在“公众留言”里面,有群众2014年12月的留言至今还未审核通过。陆丰市政府网站在“政民互动”栏目下开设了“百姓畅言”页面,但网页的标语还是“迎接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吴川市政府网站的“互动交流”栏目,有群众2010年4月8日留言反映农村生活饮用水问题,整整5年过去了,至今未获回复。
广东各乡镇政府网站的情况更糟糕,大部分乡镇政府没有开设官方网站,开了的运营情况也较差。2007年,徐闻县以“建设新农村”的名义,由电信出资,集中建立了15个乡镇政府网站,网站的维护费由各镇负担。南方农村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除了海安、曲界、龙塘、下桥四个镇的网站可以正常打开外,徐闻其他11个乡镇的网站均因欠费被暂停。能打开的4个乡镇网站,所有内容都多年未更新,如下桥镇的“要闻”是2008年5月的,曲界镇的新闻大多是2008年、2009年的。
信宜市的情况与徐闻类似,全市19个镇街均开通了政府网站,也都能正常打开,但大多数已经一年没更新,里面的公示公告、规章制度等栏目基本空白。也有做得比较好的乡镇政府网站,如罗定市太平镇的官网,里面的“工作动态”一直都在更新,最新的是2015年4月14日的。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政府网站的内容更新及时,网站还结合南盛镇作为农业大镇、盛产砂糖桔的特点,开设“农村科技知识”栏目,发布砂糖桔种植的相关内容。
电子政务
有的搞形式有的搞创新
南方农村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广东各地政府网站的实用性比以前大大增强。除了在政府网站公布政府各部门电话外,一些政府网站还公布了医疗、物价、食品、药品等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甚至公布自来水、有线电视的报装电话等。雷州市政府网站“便民服务”栏目虽然设了纪委、检察院、物价局、邮政、自来水总公司等部门的“监督投诉电话”栏目,但里面却没有电话号码。
南雄市政府网站开设了“招工信息”栏,从2010年3月开始,坚持更新一些企业或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信息,公众对这类实用的信息关注度比较高。记者查阅发现,最多的一条招聘信息的点击阅读量达6000多人次。4月8日,南雄市政府网站发布了一条人力资源市场4月份的招聘信息,短短一天就有2000多人次点击阅读。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时代政府推进便民服务的一种趋势。2012年至今,广东所有市、县的政府网站都开通了网上办事大厅。连山县地处粤北偏远山区,群众到县城办事极为不便。记者点击连山县政府网站“网上办事大厅”里“因购房入户需要办理户口迁移”,里面的办理的条件、所需材料、办理地点、办理时限、办理流程、联系及监督电话,以及审核、审批此事项的干部姓名都一目了然,群众可以网上申办、网上预约、网上咨询相关事项。
4月9日至10日,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培训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强调各级政府要通过行政通报、媒体曝光、强制关停等方式确保普查工作抓出成效。自1996年海南省政府创办首个政府门户网站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了近20年,广东在这方面的探索也一直未断。从推出政府部门网络发言人到推行网络问政,再到开设网上办事大厅,电子政务的广东首创不断涌现。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强调政府网站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要求各地要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互动交流和公共服务平台,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