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主人张小宝爱书如命,3万余册书籍中一半是他自己购买或在别处淘的,一半是受人捐助的。“书没有好坏,每本书都有用途。”张小宝说。一次,他在废品收购站淘到一本关于汽车修理的书,没两天,就有一个司机要写一个介绍汽车原理方面的资料,这本书正好用上。司机看到了这本书后很喜欢,说要买下。“本来就是废品站捡回来的,买啥,直接拿走吧。”也就是这样,张小宝买了送,送了买,用30余年的时间攒出了自己的图书馆。
书多了之后,1997年,他利用闲置的图书开始创办民间图书馆,找不到场地,就把自家“捐”出来。2010年10月,他又把自家房子重新翻修,新起了两层楼,还取了个温馨的名字——“心连心家庭图书馆”。一层是他的图书馆,二层是一间“农耕博物馆”,摆放着张小宝珍藏的老物件,衣柜、纺车、油灯、窗棂、糕饼模子……“可能有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会来看看,那就能顺便到图书馆瞧瞧。”
他全部的收入基本都用在了图书馆上,亲戚朋友却不赞成,亲戚嫌拖累,朋友则以办图书馆应由国家办为由劝他收手。可张小宝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依然坚持,直到现在。
村民们的“百事通”
“心连心家庭图书馆”的书类很多,包括农业科技类、家庭护理类、养生类、伦理道德类、历史类等方面,都很实用。这也让麻田村这个农家小院总显得格外热闹,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村民走进阅览室借阅书籍,心靠得更近了。“从没有人到有人,从人少到人越来越多,图书馆为村民出的力也越来越多。”张小宝说。
现在村民有什么问题都喜欢到他家里来找解决的办法。无论生气、吵架、离婚、土地纠纷,都要来找他评评理,帮帮忙,而书则成为化解矛盾的必备良药。张小宝一个同学的孩子想开车运货挣点钱,结果事与愿违,谈恋爱又受挫,两次挫折让那个孩子钻在家中不想接触别人,家人都以为他有抑郁症,又是求医又是求神。张小宝听说后,找到同学说他愿意试试,在与那个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对人很有礼貌,思维也很敏捷,就推荐了几本对他有帮助的书,孩子又渐渐恢复了原来活泼的样子。
小小图书馆就像是一个“百事通”,生活中遇到的诸多矛盾都可以在这里解决,张小宝也因此成了村里的“能人”。
希望更多的农民来读书
坚守多年,张小宝的图书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北京、太原等地的离退休人员热心捐赠,北京邮电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学子鸿雁传书,到访的各地游客纷纷解囊相助。2011年,在北京大学、中国图书馆学会等联合发起全国民间图书馆论坛上,张小宝应邀参加,并做了主题发言。
在张小宝看来,和城市人相比,农民更需要读书。农村有很多问题都是由鸡毛蒜皮的小事激化导致的,比如邻里纠纷、家庭问题等,都跟缺少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关。“多读书,人就会变得开阔,很多事情自然就能化解。作为麻田人,除了红色革命这块招牌,还应该有民间文化、阅读求知的传承。”他说。
如今“麻田心连心家庭图书馆”可以为当地及周边5000多村民提供服务,包括有一些绝版历史书籍供大家参考,甚至吸引了紧邻麻田村的长治市黎城县和河北涉县等地的村民前来寻找图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