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意味着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引入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而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将向城镇转移,为城镇化、工业化提供更多的劳动供给。同时,城镇化、城镇建设、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也为农村劳动力提出了转移需求。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尽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减少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同进加大农业优惠政策,让农业经营者得到实惠,发展现代农业。
农民收入来源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收入、非农经营收入、务工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需要引导农民向高附加值的商业化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进新的品种、栽培技术等,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激励政策措施,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客户群体逐渐下移,开展小额贷款。小额贷款市场,是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蓝海市场。
同时,需要推进农村诚信体系建设,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并注意构建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等农村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实现农村信贷从“零售式”向“批发式”转变,从而降低信贷资金向农村流入的成本。